查看原文
其他

投资应该操心的核心问题

唐朝 唐书房 2022-10-16

前几天的《口水贴》里,提到方丈参战、引爆热帖的回复,其中一句“操心别人挣钱亏钱,没有任何效益”引发老唐想到个问题:投资者在市场里生存,该操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?

 

每天都有人操心涨跌停板、天量地量,每天都有人关心大盘牛熊、世界经济,每天都有无数的媒体大V讨论某题材的风生水起,每天都有人开心于今天赚了5%或痛苦于割了3%……这无数的参与者,构成了资本市场热闹非凡的大舞台。

 

然而,这些通通是“没有任何效益”的操心。将时间投入到这些涨涨跌跌之中,是对生命的浪费,对智慧的侮辱,对家庭的不负责。在老唐看来,一个人进入股市,只要真正想清楚以下四个问题,就完全可以彻底摆脱亏损,剩下的只有赚多和赚少的区别:

 

第一,首先要明白,货币是一种财富,但却是最糟糕的财富。

除非迫不得已,否则绝不能让我们用劳动(体力劳动或智力劳动)辛苦换来的财富,以货币形式存在。原因很简单,货币本身(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),不产生任何价值,且每天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都有人不停的从你的账户上偷走它。

 

这个应该不难理解。以我朝为例,仅本世纪内,货币总量(M2)就从2000年初的11.99万亿,扩张到2016年底的155万亿。这个扩张100%确定会陪伴你我一生,原因复杂,与本文无关,不扯也罢。

 

货币只是我们交换投资品的中介。在《散打投资1》里老唐介绍过,投资品分为三大类:现金等价物(存款、货币基金、债券等)、自身不产生收入的投机品(黄金、艺术品、收藏品、古董等)、以及具有生产力的资产。投资者需要建立的第一个重要观念就是:不要老想着落袋为安,将资产换成现金等价物。相反,应该尽最大努力,降低持有现金等价物的数量。

 

无论是逻辑推理,还是历史数据,都已证明了股权的长期回报率优于现金等价物。股权作为公司偿付完全部债务后的剩余价值清算权凭证,在利益保障上比债权靠后,承担了比债权更高的风险,市场必然(也必须)要给股权资产风险补偿溢价,才能导致逐利的资本配置股权资产。这是股权资产长期回报率高于债权资产的原因。

 

无数严谨的学术研究,证明过股权的回报率远高于债权,全球均是如此。1900到2000的百年间,无论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德意志、置身事外的美利坚,或是其他国家,1元钱投资股权和投资债券,百年后财富差异都大的吓人。例如德国,这差异是10434.9/14.5,美国是18630/103.4。如果要想更真切的感受这个结论,可以看看伦敦商学院出版的《投资收益百年史》或者杰.西格尔教授的名著《股市长线法宝》和《投资者的未来》。

 

理解了这点,你自然就会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投资顺口溜,例如什么“现金为王、落袋为安”、“会买的是徒弟,会卖的师傅”等等,也就更容易理解大师所言“我喜欢的持股期限是永远”。

 

第二,放弃对股市短期波动的考虑,着眼于长期回报的思考。

无数顶级大师用他们的智慧和实践,已经给你我证明了资本市场短期价格波动是无规则布朗运动。数百年来,没有任何可信证据,证明资本市场里有人依靠掌握价格短期波动秘密成为巨富。

 

事实上,头脑风暴一下,很容易想通此事的荒谬:如果一个人能发现短期价格波动的秘诀,那么全球股市、期市、汇市就会成为他的提款机。以1万美金起步,一天哪怕只赚3%,691天后,财富值就可以超过2016年全球GDP总和,可以买下全球70亿人一年产出的全部商品和服务。这么荒诞的事情,越努力只会越悲伤。戒了它,你就成功了一半。

 

如果依赖对历史价格数据的观察、学习、统计和计算能够获利,那运算能力无比巨大的阿尔法狗和阿尔法零,就不需要去通过围棋证明自己。这世界有什么地方的数据量能比资本市场价格数据更大更详细?有什么地方数据能够这样直接干脆地产生利润?明白这个,我们就要将短线炒作获利视同制造永动机,放弃快速致富的“邪念”。

 

股市不能解决你明天买肾叉的问题,不能解决你下半年换车的问题,甚至也不能解决你明年买房的问题。如果你是上帝赐光、活佛摩顶、观音加持的幸运儿,去赌场或者买彩票兑现速度更快。反之,长期年化收益率还是寄托在10%~25%之间比较现实。

 

这个收益率下,股市真正的作用,是解决你入市二三十年后的问题。比如你今年30岁,有30万本金,每年还能从工资奖金等其他收入中再拿出3万投入股市,财富变化将会如下表:

对照这张表,再看看巴菲特身家854亿美元,看看巴菲特的年龄87岁。什么感觉?似乎也没有那么高不可攀,对吧?


明白了这张表,也就明白了巴菲特被问到“你的投资体系这么简单,为什么你是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,别人不做和你一样的事情?”时给的答案:“因为没人愿意慢慢地变富”。

第三,理解决定投资回报率的两大因素。

除了现金等价物以外,我们可以投资的还有两大类:具有生产力的资产和自身不产生收入的投机品。前者由资产本身产生的收入大小和市场情绪两者共同决定价格,后者则仅由市场情绪决定。

 

市场情绪是市场数以万计的参与者情绪叠加结果。每个人都影响这个叠加结果,同时又被这个叠加结果所影响,构成一个无解死循环。同床共枕的爱人或者血脉相连的儿女,我们都很难保证随时猜中他们想什么,更别说千千万万陌生人了。


牛顿那句著名的“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,却无法预测人性的疯狂”,表达的就是:别人的心思很难猜,你猜来猜去也猜不明白,不知道她为什么掉眼泪,也不知她为什么笑开怀(唱)……

 

情绪这东西,波动幅度很难确定,但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:它会如钟摆一样,周期性地从这边摆向那边,中点就是市场无风险回报率。


所谓无风险回报率,通常我们用政局稳定国家的长期国债利率水平确定(例如10年期国债)。当前我国10年期国债利率水平大约是4%。4%的收益率换成习惯估值术语就是25倍市盈率(收益率=收入/本金,市盈率=1/收益率)。

 

当人们情绪乐观的时候,会看好国家经济,高估企业未来所能赚到的利润,就会给出高于25倍市盈率的估值。


此出价代表着金主的发言:某股权虽然今年只产生3元净利润,但是,由于预期企业盈利能力会变得更好,明年会赚5元,后年会赚7元,总和下来比每年4元的国债收入高。因此,值得我支付100元甚至更高的价格去买。


反之,情绪悲观的时候,对于赚4元的股权,有可能只愿意花50元去买,因为认为它明年后年连4元也赚不到。

 

这就是市场规律,不深奥也不简单,既有确定性也有难以预测环节。难以预测的是钟摆的两个高点究竟能偏离中点多远,可以确定的是钟摆一定会再次经过中点。

 

在千年不变的恐惧和贪婪下,市场情绪总是周而复始的摆来摆去,因此,企业盈利水平就成了驱动投资回报率长期变化的决定性因素。


被巴菲特誉为西海岸哲学家的查理.芒格说过:从长期看来,一只股票的回报率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。如果一家企业40年的净资产收益率(Roe)一直是6%,那40年后你的年化收益率不会和6%有什么区别,即使当初你买的是便宜货。如果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一直是18%,即使你当时出价较高,其回报依然会让你满意。

 

这段话,有点反直觉,似乎买价高低,与回报关系不大,与许多知名投资者强调的“关键是买的便宜”,有巨大的冲突。


正好,雪球编程浪子兄上个月列表算过一笔细账,数据计算的结论是:投资时间越长,Roe的影响权重越大,估值变化影响权重越小,收益越接近Roe。基本上40年后,估值变化的影响就忽略不计了,收益大约等于Roe。老查理没骗人,数据推算比直觉靠谱。具体数据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上雪球搜索@编程浪子的《要质量还是要便宜?》一文。

 

在对和贵之间,如何选,给谁更多权重?这是价值投资群体争论比较厉害的话题。截止目前,老唐个人的看法,更偏向于首先考虑是否买对,其次才是考虑是否买贵。选择对错是生死问题,而便宜贵贱却可以被时间治愈。

 

在这种考虑之下,公司实际上可以用好坏和贵贱分出一个九宫格:

总体来说,好公司+便宜的1类是印钞机,2和3是备选印钞机。456是学习对象,89一脚踢开,7是争议比较大的投资领域,老唐个人建议尽量不碰。

 

什么是好公司呢?企业未来会继续赚到更多钱的公司就是好公司,它也可以分为两大类:①历史数据很赚钱,未来照样会很赚钱;②历史数据虽然不赚钱,但未来会很赚钱。鉴于研判未来难度相对较高,我个人更偏向从历史数据很赚钱的公司当中寻找投资对象。

 

说到这儿,安利个挺好用的看历史数据的小工具。雪球大V@骑行夜幕的统计客介绍给我的,说是他研发的。不用下载,长按二维码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“九斗数据”即可使用。

好用在哪儿呢?比如我进去以后,输入我想看的股票名称“信立泰”后,出现这个页面

点击最下面一行的PE,与上面的不同时间搭配,就可以看到所选时间段里该股的市盈率历史运行区间和中值。其他pb、ps、营收增速、净利增速都是这么用。记得有过好多朋友留言问过我,历史pe,pb等数据在哪里去查,这下有人帮你汇总好了。


又比如,点击“资金面”,可以看到该股股息率数据、历年分红数据及内部人增持减持细节等等,比如

其他还有技术面、消息面以及他给公司做的等级评定,什么北斗七星、六星高照、五星上将什么的,有兴趣的朋友自己摸索吧!

 

第四,考虑集中度。

前面三条解决的是①持股还是持币?②长期还是短期?③关注好公司还是烂公司?合起来就是投资建议:“长期持有高Roe公司的股票”。那么,究竟是集中买几家甚至一家好公司股票,还是分散购买多家好公司股票呢?对于这个问题,老唐的建议比较简单:从分散入手,逐步集中。

 

此话怎讲呢?极度的分散就是指数投资。购买沪深300指数基金,相当于将沪深股市里公认的好公司一网打尽。每年的指数成分股调整,就是专家帮我们优胜劣汰的过程,保证我们始终持有市场里Roe领先的企业。因此,长期来看,我们的收益率自然也就是市场领先了(投资收益率无限靠近roe)。这叫做从分散入手。

 

如果再配合“高估值时少买,低估值时多买”手法,想不赚钱也难。高估值少买,低估值多买,有两种实现手段:一种是关注指数估值,划定一个范围,例如15倍pe以下多买,30倍pe以上少买;另一种是选择定额定投,坚持固定时间、固定金额买入。金额固定,天然做到了贵时少买、便宜时多买。时间固定,则抗拒了市场干扰,克服了恐惧和贪婪。

 

那么什么又叫逐步集中呢?在投资指数基金的期间,我们还可以研究企业。还记得上面那张30岁30万的财富表格吗?年化收益提高5个点,财富差异会大到令人吃惊,这是高薪学习啊!与之相比,完全值得你从目前一个月几千几万薪水的岗位上,匀一点时间过来。


通过阅读财报、阅读研报,思考和分析,当我们认为自己能够基本看懂某家企业,且价格合适时,我们就可以在指数基金之外,适当增加部分资金投入,单独购买该企业。如果我们日拱一卒,每年能看懂一家企业,集中度慢慢就会增加,就会逐步从分散到集中。


什么叫看懂呢?

摘抄《看得懂与看不懂》原文,当你能够回答下面四个问题时,就代表看懂了这家企业:

①这家公司靠销售什么商品和服务获取利润?

②它的客户为何从它这里采购,而不选其他机构的商品或者服务?

③资本的天性是逐利。眼看这家公司坐享丰厚利润,为什么其他资本没有提供更高性价比的商品或服务,抢占了它的市场份额,或逼迫它降低利润空间呢?

(更高性价比,即可以是同样质量/数量+更低价格,也可以是同样价格+更高质量/数量)

④假设同行挟巨资,或者其他产业巨头挟巨资参与竞争,该公司能否保住乃至继续扩张自己的市场份额?

 

持股还是持币?做长期规划还是短期打算?关注好公司成长还是烂公司炒作?集中持有还是分散多家?这就是老唐心中真正有操心价值的投资“大”问题。别去操心其他没用的问题,你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。将这四大问题想清楚,剩下的不过就是快乐阅读,享受生活,轻松等待,愉快变富,变的很富,forever……

iphone赞赏码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